2015年7月15日 星期三

你餓不死癌細胞 抗癌先補足營養

癌症蟬聯十大死因榜首33年,依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統計,平均每5分26秒、每233人就有一人確診癌症當癌症成為全民大敵,如何照顧罹癌的家人、自己?除了積極接受醫療,維持癌患的營養需求,更是戰勝疾病的關鍵。
阮綜合醫院醫事副院長兼放射暨核子醫學部部主任梁雲,曾以接受放射線治療的50位癌症患者為對象進行調查,發現不少患者的飲食與營養觀念並不正確,高達78%患者認為,某些食物有「毒」,因而不敢多吃。

▇測測你的抗癌營養力 (請打○X△)
( )罹患癌症體重減輕,是必然的現象。
( )吃太營養會使腫瘤長得更快,少吃點才能餓死癌細胞。
( )鴨肉、蝦蟹、芒果、竹筍等食物,癌症患者最好別吃。
( )腸癌患者剛手術完,應避免高纖食物。
( )化療期間不適合吃生食,生機飲食也應避免。
( )肉類會助長癌細胞,吃素比較好。
( )癌友飲食應盡量清淡,避免油脂攝取、不碰甜食。
( )吃不下固體食物,吃流質食物、喝湯就好。
( )癌症治療期間可以進補、吃點營養品。

【點我看解答】

▇2個指標 監測癌患營養
1.一個月內體重下降5%
營養師賴怡君說,患者若在治療期間有食欲不振、惡心、嘔吐、腹瀉、感覺吃東西沒味道、食量大幅下降、行動力下降,甚至一個月內體重下降5%等,都是營養不良的高危險族群。
2.BMI值應介於18.5-24
癌症患者的BMI值(身體質量指數)最好介於18.5至24之間,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最理想的狀態為22,可以用以下公式來回推理想體重範圍:
22x身高²(公尺)² ± 10%
▇ 抗癌營養觀念
 
1.治療漫長 消耗體內蛋白質 基隆長庚醫院癌症中心主任、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王正旭說,癌症治療過程漫長,易有「惡病質」狀況,因癌細胞分泌細胞激素,會消耗患者體內蛋白質,使肌肉質量減少,且化療或藥物治療易導致食欲不振。
2.癌症患者 三至五成營養不良
王正旭表示,一般而言,癌症患者約三至五成有營養不良問題;到癌症末期,甚至高達八、九成,補充營養對癌症患者非常重要,有良好的體力與免疫力,才能讓治療過程更順利。
3.新陳代謝 比一般人快1.5倍
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賴怡君指出,諮詢對象中,近八成癌症患者潛在營養不良,因癌細胞擴散會消耗身體原有營養成分並耗損肌肉,新陳代謝會比一般人快1.5倍,若沒有適當補充營養,很容易營養不良。
4.營養充足 減少化療副作用
賴怡君說,癌症病患化療時,醫師依據體重決定適當劑量,但化療藥物不是只針對癌細胞,也會影響正常細胞。若患者吃得好、有足夠營養,可以保持體力與心情愉快,也能減少副作用、降低感染風險並加速傷口癒合。

2015年7月1日 星期三

真的很想吃冰該怎麼辦?


好熱的天,好誘人的冰品,但不可吃冰的叮嚀又響起……有沒有既滿足口腹之慾又健康的吃冰方法?
艷陽高照的夏天,總會讓人想來碗清涼消暑的冰品,但又擔心身體不適,因此總是掙扎著該不該吃冰。

中醫師說,其實吃冰沒有這麼十惡不赦,並非要你完全忌口,而是選擇對的時機、種類,採取對的方式,就可以聰明吃冰又不傷身。

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任陳朝宗說明,吃冰並非一點好處都沒有,在某些情況下,吃冰可以補充熱量及水分。咽喉炎、因口腔黏膜破損疼痛而吞嚥困難的人,可以吃些冰淇淋、奶昔等冰涼食物緩解口腔不適,增加身體能量。

體質屬於實熱的人,吃點冰品反而可以「 以洩為補 」。實熱體質的人由於身體健壯、火氣旺盛,冰可以降低過旺的陽氣,以涼補甚至寒補的方式達到陰陽平衡。

不過,實熱體質的人畢竟只是少數,從中醫觀點,冰品屬於「寒濕之物」,寒會傷氣,影響體內五臟六腑運行,使代謝機能下降,所以如果真的很想吃冰,必須有技巧的吃,才能消暑又健康。

聰明吃冰6招

根據專家意見,提供一些聰明吃冰的技巧,享受吃冰之樂無負擔。

1.中午是吃冰最佳時機

「真的要吃冰,就選陽氣最盛的時刻!」所有受訪的中醫師都毫不遲疑地說。

中午時段不僅是一天中陽氣最盛,也是人體陽氣最旺、比較容易中暑的時間,因此正午到下午3點是吃冰最適當的時機。

2.飯後一小時才吃冰

清涼的冰品一下肚,首當其衝的就是消化系統,所以空腹時不宜吃冰,也不適合邊吃飯邊喝著冰飲料,應該在吃飽飯之後,至少相隔一小時再吃冰,避免短時間內一冷一熱刺激腸胃。

澄觀中醫診所醫師張文馨說,就像一早起來,都要先喝些熱水或吃熱食喚醒身體的陽氣和動能,所以在飢餓或是身體狀況不好時,同樣也必須先有熱能協助身體運轉,吃冰才不會損傷體內的氣。

3.細細品嚐、慢慢吞

如同吃飯要細嚼慢嚥,才能幫助消化,吃冰當然也不能狼吞虎嚥。冰品入口後,可以先含在嘴巴前端,等冰溶化、接近體溫再慢慢吞下,以免太刺激咽喉、呼吸道。

慢慢吃冰可以減緩低溫對身體的刺激。陳朝宗解釋,如果吃冰速度過快或是短時間內猛灌冰水,都會刺激交感神經,讓血管快速收縮誘發頭痛,就是所謂的「凍凍腦」、「冰淇淋頭痛」,這都是大口猛吃冰造成的。

另外,如果是只能低溫食用的食品,例如優格、優酪乳等,張文馨建議,可以先退冰15~20分鐘再吃,讓食品養分不致流失,也不會讓食品太冰冷就直接下肚。

4.先吃配料再吃冰

在冰品種類的選擇上,可以盡量選擇吃有配料的,然後先吃配料再吃冰,可以讓冰融化一些,也能讓身體循序漸進的適應冰品的溫度。

5.天然、溫熱性食材製成的冰較健康

由於冰本身屬於寒性,以天然、溫熱性食材製成的冰品是比較健康的選擇,可以中和冰的寒氣。

張文馨醫師舉例,西瓜、葡萄柚屬性寒食物,若再加上冰,等於是寒上加寒。所以桂花荔枝或是黑糖等熱性食材的冰,相較之下就會溫和一些。

冰淇淋由於熱量高,也比冰棒、剉冰的刺激小。

依照體質選擇冰品也是很好的方式。陳朝宗醫師說,一般或是偏虛寒體質的人,可以選熱性、平性、糖分與澱粉比較高的食材製成的冰,例如:桂圓、紅豆、綠豆、芋頭……等;體質比較熱的人,則可以選擇水果類的冰或是愛玉、仙草等。

6.注意熱量,適量吃冰

吃冰消暑的同時,也必須注意吃的份量,才不會因為吃太多冰,讓身體也跟著胖了一圈。

掩藏在冰品清涼甜美外觀之下的,其實是驚人的高熱量。2011年兒童福利聯盟的調查顯示,冰品大多是高糖分、高熱量、高脂肪的,以國民健康局定義一碗白飯 熱量約280卡來比較,一杯中杯思樂冰的熱量就高達523.6卡,將近是兩碗白飯,巧克力冰淇淋的脂肪佔熱量的比例也近六成(58.5%)。

品峰中醫診所醫師余雅雯說,曾有女性患者在夏天吃冰減肥,把冰當正餐吃,結果反而愈減愈肥,就是因為冰品不僅熱量高,更影響身體代謝。因此,雖然不是完全不能吃冰,但是的確必須適量。

吃冰後的三個補救對策

採取聰明吃冰的方法後,如果還是擔心冰品對身體的影響,中醫師提供三個補救對策:可以多吃生薑料理、熱敷、穴位按摩。

吃生薑料理

生薑性溫、味辛,具有發汗散寒的功效。在吃冰之後,生薑是最好的補救食材,可以喝薑茶、冬瓜蛤仔薑湯,冬瓜屬性偏寒可利水,與薑中和後,不論寒熱的體質都很適合喝。

不過陳朝宗醫師提醒,由於吃完冰後體溫下降,也不能一下子就喝熱薑茶,喝薑茶前可以漸進式的先飲用涼開水、溫開水,以免造成反效果。而且由於薑本身是溫熱性的,所以薑茶煮好後,也可以放到接近室溫時再喝。

熱敷腹部

腸胃易不適的人或是會經痛的女生,吃完冰回家後可以用熱水袋熱敷腹部15分鐘,有驅散寒邪的效果。

按摩關元穴

原本就有經痛的女生,吃完冰後,可以加強按摩關元穴。關元穴位於肚臍下四隻橫指的距離,是正當子宮上方的穴位,用大拇指指腹按摩,可以活絡子宮的氣血。

穴位按摩可以搭配熱敷,張文馨醫師建議,在洗澡完或是熱敷後按摩關元穴,經前一週可以熱敷腹部關元穴15分鐘,預防吃冰後經痛加劇。

●真的不該吃冰的時機

中醫有「寒阻收引、寒傷陽氣」的說法,若是在不適當的時機吃冰,真的很傷身。
 
1.身體很熱的時候:在激烈運動完、大汗淋漓時,若是急速的讓身體降溫,容易頭痛、胃痛、肌肉痠痛。
2.女生生理期間、月經前後一週:寒凝子宮將引起經痛、血塊,易有病變。
3.空腹時:脾胃在空腹時較寒,冰冷將影響脾胃消化,甚至造成消化道潰瘍。
4.呼吸道不適:不論是感冒、氣喘、咳嗽等呼吸道不適,都不適合吃冰,以免冰刺激氣管收縮,導致久咳不癒。
5.頭痛、肌肉痠痛時:冰品將讓血管與肌肉更為收縮,疼痛加劇。
版權所有,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。

2015年6月29日 星期一

為什麼要選擇喝有機茶?

圖片中的(數值合格 農藥多支)意思就是單一農藥含量是合格的,那麼多支農藥加起來呢!混合農藥可能會有加成作用,千萬不可輕乎。

台灣品牌商包裝上進口劣質茶粉,你可能喝到含落葉劑的進口茶。
食安問題接二連三的爆,過了明天還會記得今天的擔心嗎?

多數人是知道又不想改變,惡劣廠商便有機可乘,當年的多氯聯苯米糠油今日的地溝油就是最好的借鏡。

所以要喝優質的健康有機好茶

桃樂市‧集的相片。

燒燙傷- 有什麼產品是可以協助傷者恢復

醫護夥伴分享

@請問八仙的燒燙傷事件,傷者在醫療後,有什麼美安的營養品或產品是可以協助傷者恢復的更好的呢?

答:要看傷到的程度,但水份的補充很重要. 內服建議:

蘆薈汁一次120,一天六次;opc3維生素Cb群:一次各一匙,一天六次

外用藥,或是在保養品要等皮膚的表皮層長出來才可以使用

Opc-3精華液把C粉拿掉之後,可用在第一階段,之後用平泰秀

@那麼蘆薈膠派的上用場嗎?

可以,可以和OPC3精華液交叉使用

願親友平安

2015年6月25日 星期四

挑食行為的處理

根據美國、英國、澳洲、中國的統計, 大約有20%∼50%的家長認為他們的孩子有挑偏食問題。這些孩子令爸媽在吃飯時間就開始焦慮,不想讓氣氛不好,但因為擔心孩子會營養不均衡、長不好,又得逼孩子吃,怎麼辦呢?
 
根據研究,挑食、不愛吃的孩子,大多在嬰兒時期就是比較不愛動的,喝奶的速度也比較慢,到了8 ∼ 12 歲,也比較容易有行為問題產生。
 
但其實,大多數挑偏食的孩子並不是天生的,根據2012 年的研究,「壓力」和「限制」會強化孩子的挑食行為,也會破壞用餐氣氛。親愛的爸爸媽媽,你知道你總在無形當中給了孩子「壓力」和「限制」嗎?
 
想要孩子不挑食,爸爸媽媽除了要儘量避免這些行為,下列8 大重點,從現在開始就要做起:
 
1. 由胎兒開始,讓孩子接觸不同味道:
寶寶會透過媽媽的羊水和母乳,嚐到不同的味道,這是讓孩子接受廣泛食物味道的開始。
 
2. 了解孩子的食慾變化:
2 ∼ 5 歲的孩子食慾降低是正常的,因為這時候的生長速度下降了,食物的需求自然少,父母親應該要知道,不要給予孩子過多的期待和壓力。
 
3. 良好的親子關係:
平時與孩子多陪伴多互動,孩子就比較不會吃飯時搞怪,故意用不吃、挑食的方式引起家長的注意!
 
4. 6 個月後母乳哺育次數一定要減少:
研究發現不愛吃或挑食的孩子和母乳哺育過長是有關係。
 
5. 太晚或太早開始給副食品:
研究顯示,4 ∼ 6 個月是給孩子副食品最佳時間點,太早給,孩子因為消化道系統未建置好,容易過敏或不適,不好的經驗反而容易造成反效果;太晚給副食品,孩子容易排斥新食物。
 
6. 好好介紹食物讓孩子認識:
以前阿嬤在準備副食品時,會加入一堆食材煮成什錦粥,雖然料會變化,但其實吃來吃去味道不會差異太大;現在媽咪準備副食品時,雖會做成食物泥,但餵食時,可能還
是混在一起餵,結果每一口味道又變得一樣了,這樣孩子很容易就會吃膩,也沒有好好的認識每個食物不同的味道,所以餵副食品時,不同食物讓孩子好好品嚐是很重要的。
 
7. 提供適齡的食物:
提供的食物應考量孩子的口腔咀嚼能力,例如2 歲孩子較韌的肉咀嚼較費力,可能就會排斥,那就提供較薄較軟的肉即可;而1 歲開始孩子愈來越有咀嚼的慾望,食物就別
再只是粥了。
 
8. 刺激食慾很重要:
所以孩子必須要運動和大肢體遊戲,但是玩得過累孩子又會吃不好,所以餐前的10 ∼ 15 分鐘就該讓孩子稍微調整一下,準備靜下來吃飯囉!

人一生為什麼要有2個孩子?最後一句是最好的答案!


還記得4年前那在醫院裡煎熬的一整天,第一次經歷分娩的痛苦和折磨,出了產房我跟先生說的第一句話是:
“痛成這樣,怎麼會有人想生第二個?!”
 
轉眼4年過去了,我也成為了兩個男孩的媽媽,自己在家照顧兩個小小孩,常常被人問起,你怎麼會想生兩個的?其實每天面對兩個打打鬧鬧的娃兒,當他們一起生病,一起吵著要我陪睡,一個哭一個鬧的時候,我也常常自問,為什麼要兩個呢?
 
下面這個漫畫,是我在忙完孩子和家務的空餘時間畫的,畫得很慢,甚至在被倆孩子惹的生氣的時候都畫不下去了,可是,我知道,我要回答自己這個“為什麼,”所以就有了這個答案....
 
小編:老的時候能互相照顧彼此,生病時有人替你煮粥換藥,謝謝媽媽留了兄弟姐妹給我!
 
 

2015年6月24日 星期三

睡眠品質差 竟是缺鈣 腰痠背痛別輕忽


唉呀,又失眠了!(設計對白)
常覺得睡不好嗎?小心可能是鈣質攝取不足造成的,骨質疏鬆症醫學會理事長楊榮森醫師表示,鈣質不足除影響睡眠品質外,也易腰痠背痛,尤其女性35歲骨質開始流失,更要特別注意,建議多補充鈣質,保持規律生活作息與運動。

楊榮森醫師表示,35歲後骨質流失速度加快,若沒攝取足夠鈣質、 維生素D,易造成骨鬆問題,尤其生活作息不規律,晚睡晚起、常喝咖啡、吸菸,會增加骨鬆風險,且缺鈣、骨質流失會造成肌肉緊繃痠痛,讓人更易失眠、睡眠品 質差,變得更晚睡覺、更晚起床,陷入惡性循環的情況,建議多補充鈣質、維生素D,同時生活盡量規律,才能讓骨骼更強壯,減少骨鬆風險。

【先了解】★痠痛要注意

根據統計,45~65歲女性平均每5人就有1人有骨鬆問題,但多數患者都不自知罹病,許多忙於家事、公事的女性,更常以為是因勞累才會腰痠背痛,殊不知真正原因是骨鬆,建議若長期腰痠背痛應就醫檢查。


★多注意症狀

骨鬆是沉默的殺手,多數患者完全沒有症狀,僅1/3骨鬆患者會出現駝背、身高縮水3公分以上等症狀,但很多人認為年紀大本來就會「倒縮」或駝背,因而延誤治療,建議多注意症狀。


【這樣做】★要補充鈣質

衛生署建議成年女性每日攝取1000毫克的鈣質,但多數人都達不到標準,建議可考慮補充鈣、維生素D的保健品,只要持續攝取足夠的鈣質與維生素D,維生素D可促進鈣質吸收,讓骨骼更強健。


★運動可強化

想預防骨鬆要維持運動習慣,因為適度的運動可強化骨頭,尤其是負重式運動如爬樓梯等,更能訓練骨骼的強韌度,建議每天可爬1~2層樓的樓梯



【焉醫師說】

維生素D除了可促進鈣質吸收,也和肌肉、關節構造都相關,因此建議每天多曬太陽、或補充相關保健品。